配送时效的“军备赛”同样在“双11”前夕上演。10月11日,阿里巴巴旗下天猫超市宣布战略升级。阿里巴巴副总裁、天猫超市总裁李永和表示,将与品牌商合作建立近端履约中心,构建20公里立体生活圈。
据了解,天猫超市的20公里立体生活圈主要依托“次日达”、“半日达”和“1小时达”服务来实现,“1小时达”的类别以生鲜为主。具体来讲,近端履约中心5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可以享受以生鲜为主的日用品1小时到家;猫超承诺为距离履约中心稍远的消费者提供“半日达”、“次日达”服务。
天猫超市并非首次强调“1小时达”上线。早在2017年12月,天猫超市就曾宣布1小时达服务已开进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杭州5个城市。2017年7月,“1小时达”首站是北京。彼时,天猫超市“1小时达”服务是天猫与易果、安鲜达共同打造的新零售“试验田”。不过,在2年多的时间里,“1小时达”服务很少被天猫超市公开提及。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双 11”前夕的一次“宣战”。在“双11”当天,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会发布首单即时配送的消息,相比之下,阿里“双11”更为聚焦在不断增长的交易额上。当前,消费者对时效的要求越发苛刻,甚至会凭借配送速度决定在哪家电商平台下单,这种消费习惯正逼迫电商平台改良。
此外,随着下沉市场消费升级加速,各物流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覆盖范围扩大。京东物流在今年8月针对低线城市城区、县城以及周边乡镇,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速计划,并计划在2021年全面实现。作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专属特权”,“24小时达”逐渐向乡村的扩展,体现了京东物流对下沉市场的重视。
10月14日,全面备战“双11”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仓群迎来新升级,位于成都和武汉的两个超大型分拣中心正式投用,两大智能分拣中心日订单处理能力均达到100万以上,这意味着京东物流对华中和西南区域消费者的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同为电商的苏宁则通过苏宁物流在县镇市场,以帮客县镇服务中心攻城略地,目的是使县镇用户逐渐习惯基于终端物流搭建起来的送装一体、半日装、快修等核心服务。目前,苏宁帮客县镇服务中心实行“一县一店”,全国已经建成1000家,预计2021年底将实现全国95%县镇的覆盖。
京东和苏宁通过自建物流搭建攻克下沉市场,而阿里的方式相对更为简单粗暴,借用投资并购方式直接入局。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电商行业所具有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已搭建好的基础设施作为“动脉”,逐步打通下沉市场的各个“毛细血管”,实现对于下沉市场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