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杰出的接班人,这是阿里巴巴能够持续创新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股市陷入恐慌之际,蚂蚁金服宣布了惊人的140亿美元C轮融资。6月8日的这轮融资让蚂蚁金服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有科技公司——排在第二位的Uber估值仅有700亿美元。
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创新能力最直接的展现。作为阿里巴巴衍生出来的一个独立金融公司,蚂蚁金服早已超过了支付业务范畴,蚂蚁金服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高盛集团(860亿美元)这样的老牌金融公司,引起了海外投资者的热议。
在2019年6月刚刚发布的毕马威年度创新报告中,阿里还成为了该报告有史以来第一家上榜的中国公司。在报告被调研的800个美国企业高管中,阿里是这些美国公司高管们最为担心未来可能会颠覆它们的公司。
大型公司的创新是个极大的难题,尤其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领域。从早期的淘宝网到后来的蚂蚁金服、阿里云和菜鸟,以及最近的新零售代表盒马鲜生,阿里巴巴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创新能力。
一年前,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Whole Foods Market(全食),展示了自己在零售领域的决心和探索方向。然而早在在亚马逊收购全食之前,阿里巴巴内部就已经孵化出了新零售形态的盒马鲜生。作为一个新生的零售形态,消费者可到实体店里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
正是这一系列的创新让阿里巴巴进化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体,平台年交易规模到达了7680亿美元。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所说的那样,“阿里巴巴已经从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且用数据来反哺这些大行业来发展的一个数据公司。”
阿里巴巴的持续创新离不开最关键的两个人:创始人马云和CEO张勇。《阿里巴巴:马云的基业》一书作者Duncan Clark认为,张勇的才能、经验和性情都和马云形成极好的互补。简单来说,马云负责讲述世界的变化,张勇负责在业务上落实。
自从三年前将阿里巴巴的管理职责交给张勇之后,一年飞行时间800多个小时的马云已经很少过问业务细节,只负责未来战略规划。在张勇看来,马云可以从日常的事物中跳出去,站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远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和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变化。当马云的设想与公司业务产生脱节,张勇也会提醒马云慢下来,并很直接地告诉他,“我们的业务暂时还跟不上”。
当然,作为一个超级商业体的CEO,张勇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业务层面的落实那么简单,而是要保持整个公司的创新活力和组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