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创新活力和组织效率
在接任CEO的第一年,张勇就对阿里巴巴进行了意义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当时拥有3万名员工的阿里巴巴从之前的“树状”管理模式改为“网状”,即“小前台、大中台”的全新组织架构。中台事业群,涵盖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等,让中台为前端的各业务群提供支撑。在各个前台,手淘、淘宝、天猫不再设总负责人,实行班委制,各天猫类目负责人直接向张勇汇报。在张勇眼里,用这样的网状架构取代过去的树状架构,适应未来的方向。
到了两年之后的2019年底,张勇在公开信中则任命70后靖捷和85后蒋凡分别为天猫和淘宝总裁。在张勇看来,新零售新征程需要更多年轻人的新视角和新思维。
就任CEO三年以来,阿里巴巴的市值超过了520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2000亿美元。持续的创新和高速的业绩增长也意味着这家公司找到了合适的接班人。
在过去十几年的科技界,能够顺利解决接班人问题的大型科技公司并不多,苹果、微软和阿里巴巴是为数的几个。苹果CEO库克、微软CEO纳德拉和阿里巴巴CEO张勇,他们一个共同点是都来自公司内部,而且在公司就职多年。
与乔布斯那种超级产品经理的角色不同,马云其实更像是比尔·盖茨的角色,而张勇也不是库克那种单纯的执行角色,而是与纳德拉有着更为相似的职业轨迹——同样从业务出身,经历了公司历史上众多的成长和转变过程。
在2009年处临危受命出任淘宝COO兼任淘宝商城总经理之前,张勇的职业生涯都是与财务相关。先是在安达信、普华永道两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十年,然后在鼎盛时期的网游公司盛大担任了两年的CFO,加入淘宝的第一年张勇担任淘宝网的CFO。
接手淘宝网之后,张勇参与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比如有限度地推出各类品牌广告以及按照点击或成交付费的效果广告,同时推出各类增值服务、店铺管理工具或店铺装饰工具。当年年底,烧钱多年的淘宝就实现了盈利。
在接手淘宝网的同一年,张勇“发明”了双十一购物节。这个人为制造的购物节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消费领域最受关注的年度事件之一。很多人都是通过这个“节日”知道了阿里巴巴。2019年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成交额就达到了1682亿元。
双十一和淘宝商城的成功带动了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实现了从B2B到C2C,再到B2C的拓展,张勇也先后出任天猫总裁、B2C事业群总裁和集团COO,同时主导推进了阿里健康、银泰商业、新加坡邮政等一系列业务的转型。
真正奠定张勇接班人地位的是2019年手机淘宝的成功转型。预判到移动电商的爆发,执掌无线事业部的张勇把其他无线计划搁置,将所有PC端流量和资源集中到手机淘宝App上,这一All in策略帮助淘宝成功转型到移动互联网服务。
在成功引领阿里巴巴完成多次创新和转变之后,张勇仍然时刻担心阿里巴巴会错失下一个机会,不敢放松一刻。他将拥抱变化视为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认为市场总会创造新的机会,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理解本地需求,能不能以另一方式抓住机会。“如果10年以后,阿里的主营业务还只是今天这些业务,那我们就大事不妙了。你要有新的业务出来,甚至更重要的业务出来,这是整个发展中国更重要的。”张勇说。
新零售如今就是张勇眼中的新机会之一。去年,在接受阿里巴巴190亿元入股后,高鑫旗下大润发超市立即开展了全面的新零售改造,包括门店数字化、数据化管理采购、供应链升级、大数据营销驱动等,今年内更会有400家门店完成新零售改造。在一封写给股东的公开信中,张勇称这将是中国商业零售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系统性升级,并足以改变中国整个零售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