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中的电商节日中,两个时点肯定绕不过去,一个是双11,一个是6.18,前一个属于是阿里巴巴的主场,后一个是京东的阵地。当然,任何一方都不会让别人唱起独角戏。
双11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商业狂欢节,其销售额和火爆程度已经超越西方传统的购物季,从去年开始,双11走向全球走向线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京东与淘宝发起双11之后的第二年起步的6.18也不断的壮大,特别是,近两年,包括天猫淘宝在内的其他电商也开始参与,声势也日盛。
不过,我们还是发现,每年的双11基本上是全民总动员,街头巷尾电视报纸到处都是讨论的声音,男女老少城市乡村都参与其中,可是在6月18日这一天,几乎很少有人蹲守到零点去抢货,媒体上的报道也只是限于特定圈子,社会热度与双11相差很远。两个起步差距并不大的电商购物节,为何现在差别这么大呢?
时点的选择是根本原因
11月11日是购物的冲动时节,面临秋冬换季和企业压库存的关键月份,也是为元旦春节备货过节的开始,社会的购物欲望能够被充分点燃,而这个时间点上的中国人也通过差不多一年的积累有了点闲钱,打工者要准备回家的礼物。
6月18日虽然是暑期的开始,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未放假,毕业季肯定不如开学季购物需求多,春节的消费剩余依然没有消耗殆尽,靠认为的刺激消费需求并不会太大的作用。即便对于电子产品来说,新品发布与购买需求依然正处在开发过程中。
我们虽然不知道当初京东为何匆匆忙忙选定了6月18日,也许真的是当年京东创立的纪念日,可这个时间的大促显然在节日上有缺陷。如果真如某些媒体分析的,选择6.18是为了半年报的好看,那就有点……,显然这不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