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一开始就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特别是自建物流体系,继而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平台,主动把控品类与品质,营销、运营、物流等一揽子负责。可以说,京东过去12年在走品质电商之路,引导中国电商用户关注品质,享受优质服务。付出终有回报,CNNIC调查报告显示,70.8%的用户会同时考虑品质与价格,24.6%的用户会因为高品质而忽略价格,只有4.7%的网购用户会因为价格而略微牺牲品质……个性与品质的消费正在成为中国主流电商用户群体。而2021年Q1财报显示,京东不仅净收入同比增长41.2%,单季利润甚至超过2019全年,这也与京东品质电商思路和成效直接相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数字100发布的《中国电商大促新趋势报告:品质、科技重塑狂欢节》也表明,6.18与11.11大促成为消费者最期待的电商大促。但两大节日消费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报告显示:在“6.18电商节”消费者热衷于购买3C家电商品,且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品牌与品质;而在“11.11”,消费者明显对服装品牌更偏爱,且对速度和价格要求更多。简单的说,就是年末扫尾货,年中买尖货。京东多年悉心建设的品质电商初见成效,不仅进入了漫长的利益收割期,而且为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每年的618年中购物大家就是冲着商品品质来的。
差异化特质2:阿里抢注双十一商标排斥友商,京东向包括友商在内的所有企业开放618商标和形象,是平台开放与否的本质区别和自信。
而在年中和年终两大电商购物节的心态表现上,阿里与京东更是大相径庭。早在2021年,阿里巴巴就已取得“双十一”注册商标,注册号码分别为10136470和10136420,国际分类号分别为第三十五类(广告;实业经营;实业管理;办公事务)和第三十八类(电信)。并且在当年双十一之前,阿里措辞强硬的地要求各大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促销广告。